名字打分

满人女孩名字怎么取 双鱼座女孩名字怎么取09-20 09:06

 

乾隆是满人还是汉人

乾隆正史是满人,野史是汉人。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相传弘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孝圣宪皇后陈世倌之子。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

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时。暗去海宁省亲。传说弘历还喜欢穿汉人的衣服,还问旁边的臣子自己像不像汉人。后来一位满洲老臣告诉他这样子有失体面,他才罢休。(不过此说法不是真实,历史学家不同意)

从逻辑上说,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血统历来为儒家人伦所重视,在封建社会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与普通臣民交换儿子,以致乱了皇家血统,因此,弘历身世之谜可以确切地说子虚乌有。

有学者认为,雍正的继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为弘历的关系,是康熙看好弘历,才给雍正做皇帝。康熙大帝有97个皇孙,能养育宫中亲自教导的少之又少,弘历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就感觉很亲切,非常宠爱他,后来弘历在御制诗集中多次写诗怀念祖孙二人相处时的融洽。

属鼠的袁姓女孩起名

袁的姓来自古代部落首领虞舜的姓。自古人才辈出,其中不乏袁氏女强人。今年鼠年也有很多女生叫袁。父母满怀期望给女孩起个好名字,却无从下手。不过,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袁姓女生取名为鼠的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给袁姓女生取老鼠的名字,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

袁姓属鼠女孩名字怎么起

老鼠是典型的体型小而聪明的十二生肖代表。聪明、聪慧都是用来形容生肖鼠的。鼠年出生的叫袁的女生应该怎么起名字?

1.先从十二生肖的特征说起。

生肖鼠的特点是敏捷,生命力顽强。给一个叫袁的女生起名时,如果想体现生肖特征,可以用这几个字作为名字:林、那、兰、辛、钱、钱等等。旺盛的生命力和健康的状态可以以童、徐、陈、夏等为代表。

2.从谐音字开始。

一般人都喜欢用充满祝福的词语作为起名字的参考,但这类词语不能直接作为名字,可以用谐音的方法起名字。一些在少数民族语言中有意义的词也可以在名叫袁的女孩的名字中反映出来。比如苗族的“maru”,意思是美丽善良。如果要用这个词作为一个叫袁的女生,谐音代入可以变成“袁丸”。

3.借助诗歌和典故

运用诗词典故是常用的方法。袁氏是个好听又充满古典气息的姓氏,配上诗词典故再合适不过了。以众所周知的《一剪梅》为例,其中“谁寄云锦书,雁归来,西楼满月”,“锦书”,“满人”,“雁”等词都是适合命名的词。

属鼠袁姓女孩起名有气质的

袁姓偏古典风格。如果加上生肖鼠敏捷的特点,从古诗词中选词更合适。如果通过下面选取的例子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袁嘉吉==

很多人认为仪式这个词来源于影视剧小说《佳期如梦》。其实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一首诗《鹊桥仙纤云弄巧》。其中“柔情似水,礼如梦,是此名的由来”。礼是花开得恰到好处的时期,也可以比喻聪明漂亮的姑娘。女孩叫袁,小孩,名字有气质,也符合生肖特征。

==袁伟童==

魏通不是一个字。卫象征光明,童象征美好。这两个词都是褒义词,常用作人名,可以比喻为一个如火般充满生机和美丽的姑娘。魏同也有一个典故。出自《诗经邶风静女》的《童贯幽微,说姑娘美》,意思是把姑娘的美比作火光,耀眼而美丽。是个好名字,符合老鼠的特点,有气质。

==袁玉福==

宋词《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中“花苑无路。在一扇绿色纱窗的掩映下,玉莲中的玉符是一个有灵气有气质的名字。比起可能同名的芙蓉,玉芙更有活力。可谓玉莲般娇嫩持久的少女,作为一个叫袁的少女的名字,老鼠,还是挺贴切的。

==袁锦瑟==

锦瑟是古诗《锦瑟》中“我的锦瑟为何有五十弦,每一根都有如花的音程青春”的词。这首诗非常有名,不仅因为它浪漫的用词,还因为它独特的押韵,使它像唱歌一样动听。锦瑟二字气场十足,气质非凡,作为一个叫袁的姑娘的名字很合适。

袁姓属鼠女孩名字大全

如上所述,我们简单了解了几个给女生取名叫袁的例子,属鼠的,以及取名的方法。如果你没有太多想法,可以先看看下面的袁和鼠的女生名字百科。

元儒苑南燕苑汝嫣

袁安云袁景清袁清秋

万戴源埝桥园友谊

袁蝶袁新娜袁雅可

袁瑞芬袁翠乔袁玉宁

袁文平袁静芬袁子红

元婉如元席绢元二淮

袁泽轩袁丹红袁梅艳

袁满袁婷和夏媛带

袁玲玲袁楚洁袁冯春

满人取什么名字好听

袁怀梦袁婷然袁巧英

颜渊袁安轩袁凤喜

袁方静袁运珍袁新林

宣威

慈禧是汉人还是满人

慈禧是满人,姓叶赫那拉氏。

身世传说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

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禧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

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扩展资料:

生平简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

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

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统治。

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

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前途。庚子事变后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

展开阅读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 >>